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将申报时间缩短至48分之一
发布人:管理员     发布日期:2018-07-02

  6月1日,2018年度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在上海召开。会前,长三角三省一市领导在上海进行了考察,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便是其中一站。

  

  数据显示,长三角三省一市70%以上的货物出口会走上海口岸,记者了解到,目前已具备国际先进水平的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在增效降本方面为企业提供了大量的便利,而从长三角巨大的企业需求出发,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也已把视野和目标放得更远、抬得更高,未来将通过“上海服务”品牌的着力打造,更好地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整个流程只需0.5个小时

 

  在船舶进出港环节中,企业也需要对接多个口岸监管单位,在海关、边检、海事等部门之间奔波,提交大量重复的收据和材料,并分别进行纸质盖章。而自从实现了从“人跑路”向“信息跑路”的转变后,整个流程从原先的2天缩短到了2个小时。除了提升了通关时效,单一窗口也大幅降低了企业的通关成本,每年直接节省企业申报信息服务成本达2.8亿元。

  

  记者了解到,作为国内最早试点,目前已具备国际先进水平的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自2014年2月起,先后完成上线形成基本功能框架的1.0版、由口岸环节拓展到国际贸易主要环节的2.0版,以及建成九大功能板块、实现企业普遍使用的3.0版,功能已覆盖口岸通关、贸易管理及物流等环节。依照“一个平台、一次提交、结果反馈、数据共享”的四大理念,单一窗口建设将各类申报和业务办理系统集成和整合在一起,不仅节约了投入、提高了效率,也进一步促进了电子口岸、监管部门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发展。目前,单一窗口已对接中央到地方的22个部门,服务27万家企业,上海口岸95%以上的货物申报、全部的船舶申报,都已经通过单一窗口办理。

  

  单一窗口更好服务长三角

  

  根据数据显示,2017年,上海口岸进出口货物总值7.9万亿元,占全国的28.5%;集装箱吞吐量4023万标箱,连续8年位于世界第一,其中外贸箱量占85%。而在长三角三省一市中,有70%以上的货物出口走上海口岸。如果能够实现单一窗口的互联互通、数据共享,长三角区域的相关政府部门都可以实现信息互换,监管互认和执法互助。虽然实现信息一体化后,具体能给企业带来多少实实在在的便利,还需要在实际操作后才能进行测算,但可以肯定的是,让数据“跑起来”的共享模式的优势必然会在增效降本上显著体现出来。

  

  “今后单一窗口的发展方向,肯定是区域化、一体化,这也是考察过程中,三省一市的领导非常关注的重点。”吕锋表示,下一步最主要的目标,就是立足上海,依托上海电子口岸现在正在进行的国际海港通、国际空港通以及国际自贸通平台的建设,打造出单一窗口的“上海服务”品牌,从而更好地服务长三角,乃至长江经济带。

  

  记者了解到,亿通公司近期通过和部分航运企业的合作,已陆续将一些服务应用功能推广到了长三角区域。以集装箱设备交接单电子化为例,长达40年之久的纸质化交接场景“光荣退休”。

  

  目前,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一共囊括了“监管+服务”共计10个功能板块,其中就包括了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相关的监控服务。记者在亿通公司演示厅内的大屏幕上看到了正在搭建的展会动态监测平台,包括展会备案、进境清单申报、入仓、储藏、核销清单申报等流程一目了然。

2002 ~ 2023 © Shanghai Yuanheng Electronic Engineering Co.,Ltd.